妙境

首页

每日法律小知识 | 第7期:邻居噪音扰民,如何维权?

章外人

一、什么是“噪音扰民”?

噪音扰民,法律上叫“环境噪声污染”,指的是因人为活动产生的过大声音,干扰了他人正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的现象。包括但不限于:

  • 家庭装修噪音

  • 深夜播放音响、电视声

  • 宠物噪音(如狗叫)

  • 经常性敲打、拖家具

  • 家庭聚会、大声喧哗

二、面对噪音扰民,你可以怎么做?

维权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:沟通协商、投诉举报、法律维权。

1. 沟通协商:优先选择的方式

先与邻居进行沟通,大多数人并非故意制造噪音,只是不知道自己影响到了他人。友好提醒往往能解决大部分问题。

建议话术:

“您好,我最近晚上总被一些动静吵醒,不知道是不是您家在搬家具?方便的话能否留意下声音?谢谢理解!”

2. 投诉举报:官方出面干预

如果沟通无效,可以向以下渠道投诉:

物业公司或居委会

他们有责任维护小区公共秩序,调解邻里纠纷。

12345市政服务热线

可拨打热线反映情况,相关部门(如城市管理执法局)会介入调查。

公安机关报警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五十八条规定

“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,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,处警告;警告后不改正的,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。”

这意味着如果噪音扰民达到一定程度,可由公安机关出具处罚决定,具有法律效力。

3. 提起诉讼:最后手段

如果投诉无效,甚至对方持续性噪音干扰造成身心损害,可以选择走法律途径。

✔️ 你可以主张的权利:

  • 停止侵害

  • 消除影响

  • 赔偿损失(如精神损害赔偿、治疗费等)

📌 法律依据:

  • 《民法典》第二百八十八条:“不动产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于相邻关系、便利生产、方便生活、公平合理的原则,正确处理相邻权利义务关系。”

  • 《民法典》第二百三十三条:“物权受到侵害的,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、调解、仲裁、诉讼等途径解决。”

三、真实案例解析

📍【案例】楼上邻居凌晨扰民,法院判赔3000元

北京市王女士经常被楼上邻居深夜跳操、孩子跑跳声吵醒,多次沟通无果后报警,但邻居拒不整改。王女士将其起诉至法院,主张精神损害赔偿。

法院认定:

  • 噪音扰民属侵权行为

  • 被告未尽合理注意义务

  • 判令其停止侵害,并赔偿王女士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

📖 法院判决依据:参照《民法典》第二百三十三条及《侵权责任编》相关规定。

四、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

五、实用维权小贴士

  • 装修噪音要看时间:一般小区装修时间规定为 早9点到晚6点,节假日多不允许施工。

  • 使用“分贝测试器”:国家对住宅区昼间噪声限值一般为 55分贝以下,夜间为 45分贝以下

  • 保留聊天记录与视频证据:噪音证据需要“连续性”和“长期性”,临时噪音不容易成立侵权。

总结

噪音扰民不是小事,也不是无解之事。只要我们合理维权、依法取证、适度沟通,就有可能让“宁静的夜晚”重新回归。

📮 欢迎订阅《每日法律小知识》,我们每天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你,法律怎么保护你!

以上内容仅作为知识参考,不构成法律建议。如有相关法律问题请咨询正规律师。

章外人

作品介绍

【订阅作品-单期文章】

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楼上邻居每天凌晨拖动家具、孩子蹦跳不停,或是有人深夜K歌、打游戏、放狗狂吠,吵得你难以入睡? 很多人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,但噪音扰民其实是可以依法维权的,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
本作品为 《每日法律小知识》 下的单篇文章。

《每日法律小知识》

每日法律小知识 | 第7期:邻居噪音扰民,如何维权?

¥365.00 / 年

购买后增加1年订阅有效期

¥3.00

仅购买本期文章

当前无法分享本作品,请先登录。

分享本作品给好友订阅,你可获得 ¥109.50 元,当Ta单独购买本期文章时,你可获得 ¥0.90 元,实时到账微信零钱

微信登录后,您可将本作品发送到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