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

首页

每日法律小知识 | 第19期:转错账对方不退,能追刑责吗?

章外人

一、法律基础:错转款项是否构成犯罪?

根据《刑法》第270条规定:

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,拒不退还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,数额较大,拒不交出的,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。

本条罪,告诉的才处理。

若错转款项后,接收人明知款项不属于自己,仍拒不返还,可能涉嫌侵占罪,甚至在特定情形下构成诈骗罪盗窃罪

二、真实案例分享(5个)

案例一:错转24万元,对方拒不归还,获刑一年

【来源: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(2021)冀09刑终228号】 某公司因操作失误将24万元转入他人账户,对方收到后多次被催告仍拒不归还。法院认为其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意图,构成侵占罪,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六个月

案例二:支付宝转错3800元,对方花掉被判刑

【来源: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(2020)浙02刑终183号】 市民小林误将3800元转至陌生人账户,对方用该钱购物,被法院认定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,判处拘役五个月,缓刑六个月

案例三:转错2.8万元,对方提出“不给好处不退”

【来源: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法院(2022)鲁0606刑初26号】 受害人转账时输错账号,对方收到后拒还,并要求“分点钱给我才还”,法院认为这是敲诈勒索和侵占行为叠加,最终数罪并罚,判刑三年

案例四:错转10万元,对方人间蒸发,仍被追责

【来源: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法院(2019)苏0211刑初132号】 银行系统错误将10万元转至个人账户,收款人长期躲避返还义务。最终被检察院起诉并判处有期徒刑二年,缓刑三年

案例五:错转1万元,对方主动归还免刑责

【来源: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法院(2021)闽0203刑初126号】 收款人一开始误以为是彩票中奖,得知错转后主动退还,被认定没有非法占有意图,不构成犯罪

三、司法实践案例(5个)

司法实践一: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占罪的认定标准

若接收人主观上明确知道款项不属于自己,并采取拒接电话、拉黑、挥霍资金等方式规避返还义务,构成非法占有,可定性为侵占罪。

司法实践二:公安机关立案标准(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(二)》第七十九条)

对于侵占公私财物,数额达到3000元以上的,应当予以立案追诉。

司法实践三:《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——诈骗罪的认定延伸

若收款人是以虚构事实骗取款项(如主动联系说要退款却诱导转账),可构成诈骗罪,法定刑期三年以下或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不等

司法实践四:错转银行账户的处理建议

根据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相关规定,收款银行不具有返还义务,付款人应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或报案。

司法实践五:人民法院处理机制

多数法院建议先通过民事起诉追回款项,如证据显示对方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意图,法院也会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。

四、提出问题与参考答案

问题:如果我不小心转错账,对方立即把钱取出并销号,是否还能追责?

参考答案:

五、总结

错转款项后,对方拒不归还不仅仅是道德问题,更可能涉嫌刑事犯罪。法律并不保护“鸵鸟式”收款者,只要构成非法占有并达到立案标准,完全可以依法追究其刑责。转账前务必核实账户信息,转错后也要第一时间报警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章外人

作品介绍

【订阅作品-单期文章】

一不小心转错了账,对方却拒不归还,这种情况到底属于民事纠纷,还是涉嫌犯罪? 本文通过真实案例、司法实践和法律条文,带你厘清“错转款项”背后可能隐藏的刑事责任。

本作品为 《每日法律小知识》 下的单篇文章。

《每日法律小知识》

每日法律小知识 | 第19期:转错账对方不退,能追刑责吗?

¥365.00 / 年

购买后增加1年订阅有效期

¥3.00

仅购买本期文章

当前无法分享本作品,请先登录。

分享本作品给好友订阅,你可获得 ¥109.50 元,当Ta单独购买本期文章时,你可获得 ¥0.90 元,实时到账微信零钱

微信登录后,您可将本作品发送到邮箱